作為首屆中國茶葉交易會系列活動之一,中國茶產銷升級發(fā)展高峰論壇2022年12月30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。全國的目光再次聚焦福州,會場內外,“標準制定”“走出去”“國際貿易”等關鍵詞,不斷被提及。
2021年,中國茶葉產量318萬噸,占據世界總產量的49.26%。與大產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進出口貿易量,僅占比約10%。為何貿易量占比不高?又為何作為茶葉生產的大國,每年還有近5萬噸的茶葉進口量,且進口量還在持續(xù)增加?

借此論壇契機
全國茶界專家、學者
云集福州,共商茶事
為“中國茶”如何走出去建言獻策
根基需提升茶葉質量安全
“制約中國茶葉出口的最大瓶頸之一,依舊是農藥殘留問題?!闭搲?,以視頻形式參會的中國茶學學科帶頭人、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一語中的,一下子引起了不少業(yè)內專家、茶企茶商的共鳴,大家紛紛打起“十二分精神”仔細聆聽。
這個問題,包含著中國專家、學者對國際標準中干茶農藥殘留量制定的一些“質疑”。這些年,陳宗懋做過很多努力,通過大量科學實驗、磋商交流,希望扭轉國際以入口食品標準制定干茶農藥殘留標準的“不科學”看法,并積極推動相關標準改革。
同時,陳宗懋也在多個場合強調、呼吁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。陳宗懋建議,可以在產前大力推廣綠色精準防控技術,停止高水溶性化學農藥在茶園中的使用;產中,用電能替代煤炭等傳統(tǒng)燃料,推動茶葉加工燃料清潔化改革;產后,可加快產品包裝物升級換代等手段,多角度減少污染,全方位提升我國茶業(yè)質量安全水平。
此外,做好茶葉品控,還需數字化手段加持。福茶網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董事、總經理何開杰以“福茶網”建設為例,展示當下福建在茶葉質量檢測的數字化嘗試?!巴ㄟ^空間遙感等技術手段,獲取茶葉長勢、土壤質量等數據,形成茶產業(yè)數據‘底座’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茶葉生產安全質量?!?/p>
硬件制定標準才有話語權
“如果不主導國際標準,我國茶產業(yè)會損失多少?”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孫威江一上場就拋出了這個問題。
“標準是貿易運行的基本規(guī)則,是個硬條件?!睂O威江表示,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出口國,但一直以來,我國不少產品是按照西方發(fā)達國家制定的標準生產,往往承接了價值鏈最低的生產端。
據了解,由于歷史原因,在過去,紅茶、綠茶等茶類的國際標準制定工作都是由歐美等發(fā)達國家的專家發(fā)起主導。
“但烏龍茶的標準制定,由我們自己說了算!”2022年9月,由孫威江為召集人組建的ISO/TC34/SC8/WG7(烏龍茶工作組)研制的《烏龍茶——定義與基本要求》歷經15年的醞釀,在ISO(國際標準化組織)正式發(fā)布,這標志著中國烏龍茶產業(yè)贏得了國際話語權,為福建茶產業(yè)爭取了相匹配的國際地位。
“這是首個由我國提出的茶葉類產品國際標準?!睂O威江表示,通過參與制定國際標準,能有效地推動中外標準協調兼容,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,有助于我國產品和服務順利進入國際市場。
當前,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,茶葉標準化工作不僅在國內獲得了穩(wěn)步有序的發(fā)展,參與ISO國際茶葉標準化活動也更積極、更活躍和更富成效。
值得關注的是,自2017年以來,中國代表團已經連續(xù)3次在ISO/TC34/SC8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上提出了關于“茉莉花茶”項目的建議。“希望通過在國際標準‘舞臺’的不斷發(fā)聲,提高我國茶葉在國際的影響力?!睂O威江說。
破局構建國際化貿易平臺
論壇上,一組中國茶葉出口國家的排名,令人唏噓。對比百年前,英、美等曾經的中國茶葉出口大國,如今已被摩洛哥、烏茲別克斯坦、加納等國家所替代。
“顯然,目前‘中國茶’出口的一大現狀在于市場布局不盡合理?!敝腥A茶人聯誼會常務副理事長危賽明指出,全球190多個國家與地區(qū),目前出口的國家和地區(qū)在120多個。我國茶葉出口多集中在發(fā)展中國家,中東、英國、東歐等一些大進口國(地區(qū))和高消費國(地區(qū))市場占有率低。
危賽明認為,其中的制約因素,除了陳宗懋等專家已提及的農殘、標準等問題,一些大型茶葉龍頭企業(yè)在國際各大區(qū)和主要國家缺少工廠與銷售網絡也與之密切相關。
對此他建議,在市場拓展方面,需發(fā)揮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(yè)組織作用,建立大宗茶產品標準化體系,建立茶葉拍賣市場、期貨市場,構建國際化的茶葉貿易平臺,進一步確立我國茶產業(yè)在國際市場的定位。
面對4萬多噸的茶葉進口數據,危賽明表示,這部分的增長,是國內新式茶飲需求大量增加的一個顯著反應,同時也釋放出了一個積極信號,新式茶飲可成為中國茶產業(yè)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發(fā)力點之一。
來源:福州日報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